欢迎来到海南州生态环境局!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智能机器人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生物多样性>详细内容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是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策略之一。

  8月19日下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旗舰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举办,来自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就国家公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作用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 

 

三江源国家公园已成为雪豹的重要栖息地 鲍永清 摄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的演讲主题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国家公园布局研究”。他介绍,2022年底,我国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遴选经历了科学评估、分区筛选、对标确认、意见征询4个阶段。在研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评价方法,评估了重要生态系统名录与保护关键区域、重点物种与保护关键区域、自然遗迹与景观名录及保护关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关键区域和重点保护海洋生物与保护关键区域;又根据自然气候、地形和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将相似自然生态系统划分为同一自然生态地理区。在综合考虑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和保护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极重要自然保护关键区域。最后,遵循科学性、国家代表性、原真性以及完整性的原则,依据《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的准入条件和认定指标,在各自然生态地理区中选定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包括陆域44处、海陆统筹2处(黄河口、辽河口)、海域3处(热带海洋、长岛、南北麂列岛),充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生态工程,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区域重点布局国家公园。
  所谓旗舰物种,是指分布在特定地区,其特征有助于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的物种。旗舰物种通常是人们熟悉的动植物种,是保护的旗帜。例如大熊猫、雪豹、黄腹角雉、海南长臂猿都属于旗舰物种。在接下来的演讲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分别以“国家公园建设对我国雉类保护作用”“熊猫与雪豹的旗舰作用”以及“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引领热带雨林保护”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旗舰物种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张正旺教授分析了我国雉类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一是适宜栖息地的丧失,二是非法捕猎,三是杂交导致的基因污染,四是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针对这些威胁因素,建立国家公园就是开展雉类保护更有效的一种方式。他希望未来10年建立更多的国家公园,开展雉类种群动态监测,将70%—80%的珍稀雉类栖息地纳入国家公园保护范围。
  吕植教授介绍了熊猫与雪豹这两个旗舰物种的作用。雪豹的分布范围广、海拔高,全球大约60%的雪豹分布在我国,分布面积将近200万平方公里。她认为,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建立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并不现实,因此需要依托社区建立一支保护力量。她分享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的案例:国家公园授权当地特许经营,通过组织牧民监测、建立合作社,将监测数据转化为特许经营的基础。这使得自然体验者可以前来观测雪豹,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牧民群众的经济来源。
  海南长臂猿曾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随着国家公园的建立和保护工作的进行,2003—2021年,海南长臂猿的群体规模、家庭数量和独猿数量都成倍增长。蒋志刚研究员认为,作为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引发了人们对海南热带雨林的关注,已成为海南岛的标志形象,伞护了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国家公园建设、民生建设和社会发展。
  生物多样性涵盖了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3个方面的多样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世荣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我国热带雨林的分布情况和研究方向。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干扰将产生多种危害。他提出了“稀有物种调控机制”理论框架、基于植物功能群替代的热带雨林生态恢复途径和仿拟自然的人工促进热带雨林生态恢复途径。
  极小种群的特点是种群数量很小、分布有限、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随时有灭绝的风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例,分享了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思考。他认为,要构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拯救保护体系,除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实施就地保护,还需要建设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来实施植物迁地保护;此外,还应建立一些国家或省级的保护小区和保护点,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强化种群的增强、回归和重建。
  青海大学教授赵新全从青海本土角度出发,分享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创新及实践案例。他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藏原羚、藏野驴、藏羚羊、白唇鹿等物种种群数量迅速恢复,濒危等级降低。目前,已有多种技术手段可监测动物种群数量及行为,为自然原真性保护和承载力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生态畜牧业、野生食草动物与家畜平衡、食物网营养级复杂性、栖息地修复、饲草产业等,构建物种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他还分享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基于草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物种保护经验,为物种保护提供了创新示范。
论坛分享了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